中工娱乐

匠心修复历史 走近国宝的专职“医生”丨三工视频·新360行之文物修复师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1-06-12 07:36:12

  三工视频·新360行之文物修复师

       原标题:匠心修复历史 走近国宝的专职“医生”

       作者:余嘉熙 胡俞淇

  手术刀、显微镜、颜料盒、焊枪、以及盛着各种试剂的瓶瓶罐罐,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物件却是文物修复师们得心应手的工具。也是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那些承载着华夏千年文明的国宝才得以站上展柜,向观众们讲述自己穿越时空的梦幻旅程。

  因为文物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不仅谨慎细致且工序复杂。修复一件常规的文物,前前后后要经历拍照、绘图、分析、洗清、矫形、粘接等二十多道工序。

  河南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杜安,有着二十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他表示文物修复工作是安静和孤独的,很多时候在修复台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但是修复工作也是热烈和忙碌的,需要手、眼、脑的高度配合,必要时候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作矫形工具。

  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科学,文物修复师要同时具备考古、艺术、物理、化学、材料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此外还要有超强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杜安说,文物修复并不是单纯的补缺,如果只是把残损的文物美化和复原并不难,但难的是如何在资料短缺的条件下对文物最初的样貌做出正确研判,并设计方案将其复原。这也就要求修复师们既要收起自己的创新思维,找到并遵从古代工匠的思维去修复文物,又要根据文物不同的“病症”创新性的设计相应的“治疗”方案。

  即便是如此繁琐细致的修复工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被应用到文物修复的过程中,这也就要求修复师在修复时不仅要使艺术性、完整性与原真性相统一,更要充分考虑修复材料的可再处理性,为日后更好的修复奠定基础,确保文物传承的更久远。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先人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和艺术瑰宝。事实上,目前我国仅国有博物馆里亟需修复的文物就有1000多万件,然而在册的修复师只有2000多人。对此,杜安也呼吁更多的青年文物爱好者,能积极投身到文物修复和保护的事业中来,共同守护这些见证华夏文明的国宝。

责任编辑:张文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