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大众话题-正文
数字化阅读不是“洪水猛兽”
斯涵涵
//www.auribault.com 2016-04-21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18日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上升5.9个百分点。

  近年来,数字化阅读已然成为潮流。其具有几大优势:首先方便快捷,人们可以利用非常短暂、细碎的时间随时随地拿起手机等进行阅读。其次,微信等新媒体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成本低廉,这是纸质书所不具备的。第三,人们对知识的兴趣或对书籍的喜爱,往往由点到面,一句哲理名言、一段精彩选摘,一次激烈的争论,都可以激发人们阅读的欲望,通过新媒体、轻阅读的“小窗”,读者可以走近阅读的“田野”。

  当然,硬币皆有两面。痴迷于手机阅读容易造成低头族,习惯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容易造成被动接收而导致思考的惰性、知识的表面化乃至思想的肤浅。一段时间内标题党、鸡汤文、伪科学盛行,哗众取宠、低俗营销、假新闻都借着“浅阅读”的渠道蔓延,也是一些人担忧和抨击数字化阅读的原因。

  然而,正如纸质阅读并不等于深阅读一样,数字化阅读也不是“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特定标签,更不是深阅读的对立面。僵化地看待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阅读、无视之、抵触之,或者戴上有色眼镜将其妖魔化,都是一种武断和偏执。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利用数字化阅读的上涨趋势和庞大基础,结合纸质阅读的传统喜好,建起全民阅读的“大楼”,并非没有可能。

  具体而言,数字化阅读应该与纸质书阅读一起,成为一对携手共进的好伴侣,相辅相成,从新媒体到纸质书,由“浅”入“深”,从点到面,剔除娱乐化、低俗化、泡沫化的速成快感,用优质高品的书籍占领数字化及纸媒阅读市场,引导民众养成亲近书本、喜好阅读的好习惯。当无论纸质阅读还是数字化阅读,都以质量取胜,与经典为友,与科学同行,开阔视野、汲取精华成为每一个人阅读的目标与乐趣,书香便能涵养情操,润泽心灵,成为个体和社会进步的阶梯。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