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保护古树应有“摄像监控”的自觉
堂吉伟德
//www.auribault.com 2016-02-29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镇安县两棵至少500岁的古树最近牵动了很多村民的心,因为当地要修一条国道,两棵古树正好在规划的道路范围内。古树是留还是砍伐,尚未定论,村民害怕古树被偷伐,买来3个摄像头监视施工队。25日,镇安县林业局答复,没有任何人给他们上报过要在古树旁边施工,得知古树面临的情况后,他们表示将紧急调查。(2月26日《华商报》)

  一枝一叶总关情,经历500年风雨的古树,何尝不是历史的见证;长在岩石之上,已早成标志性建筑。古树的年轮也是社会巨变的最好印记,多少辈人的情感与之相生相伴,因而其早已超出了一树之界,而成为一种时间标签、情感依附和历史见证,其如同一本内容丰富的历史典籍,值得当世人去体验,后来人去翻阅。

  从这一点来说,古树古建筑之类的文物,作为我们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介质具有无价性,因而应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一个具有深厚底蕴的地方,离不开大量经过历史演变而保留的文物古迹作为见证,一旦其消失或者破坏,也就意味着历史的印记消失,没有历史文物我们就抓不住历史的脉络,这和没有历史区别也不大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很多国家级的文化名城也热衷于拆旧建新的把戏,其现实与称谓早已名不符实,文物古迹破坏和消失的严重程度,由此也可见一斑。也正是因为如此,重视文物保护已成国际惯例,比如欧洲的许多国家,大量建筑物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然而依然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到妥善的保护,而恰是那些由古老建筑形成的城市,更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反观国内,保护式拆迁、误拆式损毁,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从武当山“最强到此一游”到北大花神庙变“许愿墙”,从民国建筑金陵台、妙高台被“强拆”到五座先秦古墓被毁。不难看出,先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在当下被暴殄天物,整个社会都对文物古迹缺乏一种最基本的敬畏,而谈不上付诸行动的呵护。

  如何让遗产之痛不再上演?这需要更多的“买来3个摄像头监视施工队”的共识与自觉,需要强大的共治力量去作为支撑。这固然离不开法律的完备,以及建立在法律之上更为刚性的惩戒机制,但尤其离不开公众意识和素质的提升,每个人不仅能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像眼睛一样去珍视,更需要成为义务的监督者,对每一起破坏的行为,都能站出来进行干预。可惜的是,现实中虽然不泛保护的先例,比如郑州桐柏南路向南穿过后河芦村,打通至长江西路,但正好有一棵300多年的皂角树在规划的路中间,因为树是村里最年长者,又是村民眼中的“村宝”,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施工队最后花了50万元给予了保护。不过,还有不少人囿于眼前利益,对花巨资保护并不认同,比如湖北襄阳市樊城区在进行旧城改造中,为了保护一棵323岁的老楸树,花费了400万元,很多人就感觉钱花得不值,可以将这笔“巨款”用到其他地方。

  连一般公众和普通网友都对保护古树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那么负有保护之责的相关部门,显然其动力更加不足,从而间接助推了对文物和古迹的破坏。保护古树应有“摄像监控”的自觉,也应成为每个人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唯有对每处文物古迹都有如此态度,那么现代化的建设与文物保护才能共生共存,而不会成为文物古迹的灾难。而我们也才能给后人们,留下不是一堆水泥和钢筋的宝贵遗产。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