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天价茶”经营的不是产业是仇恨
贾志勇
//www.auribault.com 2016-04-11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4月7日,微博博主“打桩模子日记”的一则微博吸引了许多网友的注意。微博中称:“今天下午两名日本学生去豫园游玩,被茶托带到金陵东路229号2楼的豫园茶馆喝茶,结账时被告知茶费是48元一口(功夫茶的一小杯),共消费了2100多元。结果二人的现金1000多元全部被强行掏空。”目前,两名青年已拿回了被骗钱款,上海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已对涉嫌宰客的“豫园茶馆”立案查处。(4月10日《新闻晨报》)

  从消息中看,上海像豫园茶馆这样靠茶托揽生意的茶馆不止一处,它们平常生意萧条。每天派出茶托,茶托先与消费者拍照、套近乎,之后引诱到茶馆。待消费者享受了“天价茶”并买单后,再免费送消费者一个中国结。而这个中国结竟是暗号,系在消费者的背包之类随身携带物上,提示茶托“这个人已经被骗过,不要再骗了”。

  想想,上海豫园茶馆这样赚钱,也算机关算尽,让人感到可气可恨,又滑稽可笑,陡增我们的厌恶和鄙视。

  老实说,此前曾有“天价虾”之类报道,那么对上海“天价茶”,公众似乎已经麻木,一点儿也不觉得突兀、出人意料。这一切不就是千方百计宰游客吗?行业经营者这样干,总是让人感觉匪夷所思。天价茶馆送消费者一个中国结做信号的行为,也足可证明这行业是一锤子买卖。而这不要回头客的一锤子买卖,自然是靠着来上海的游客不可胜数,每天总会遇上几个倒霉蛋来支撑的。一天宰一个,或许就大赚了一把吧。这茶馆经营的哪里是产业,是信誉?分明是对消费者的仇恨,里里外外映照出经营者满满的“黑心”。

  由此,我们慨叹目前各项产业经营的持久性问题,似乎不再看长远,不再追求诸如“百年老店”的品牌效应,只要稍留意城市商业街、商业楼,招牌无不走马灯似地变换,昭示着一个个项目经营的短命。我们一再召唤项目产业经营者,身体里要流淌道德的血。而很遗憾,这是差强人意的。一些被曝光的有毒有害产品,令人提心吊胆,这显然是互害游戏。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