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高职生留校工作,未来可期
夏振彬
//www.auribault.com 2016-10-27 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更多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留校工作是一个常见又不错的选择。不过对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而言,这却近乎奢望。日前,有媒体关注了这一尴尬,显示学历门槛高、难以解决编制问题等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留校工作的“拦路虎”。

  问题出在哪?当然是用人机制。当前,在大多数公办高职院校的招聘条件上,“研究生以上学历”基本都是标配,毕业生想继续为母校服务,只能心有余而学历不足,被拒之门外;即便个别能力出众者被破格录用,也大都属于劳务派遣,无法解决编制,也因此同工不同酬。

  目前,随便翻翻各种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很多都对学历有所限制,并且对高学历有竞相迷恋的趋势。比如有朋友所在的高校,连招辅导员都要求博士学历,门槛之高令人咋舌。

  这种尴尬对于高职生而言更为明显。之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部门招聘,要求会速记、懂法律,并且要硕士及以上学历。没想到几个月都无人“达标”,有学历的不会速录,会速录的无高学历。最后降低条件,毕业于高职院校法律文秘速录专业的学生得以录用,并完全胜任工作。当前,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直接把高职生“一棍子打死”,但其实“术业有专攻”,绝大多数高职生都学有一技之长,有的在专业实操能力上甚至比本科生、硕士生都技高一筹——如果仅仅因为一纸文凭就无法展示才华,甚至连同场竞技、一较高下的机会都没有,这无疑有失公允,也是一种浪费。

  当前,高职教育热火朝天,各种“毕业生遭哄抢”的新闻让人眼前一亮。可是不得不说的是,部分用人单位对于高职生依然有些轻视,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总觉得“颜面无光”;而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也往往敌不过社会用人制度的“冷”——只要“冷”风不去,高职教育就很难真正热起来,也无法让更多人对其“路转粉”。

  回到高职生留校的话题,当前不少院校已经进行了各种努力。比如对于能力出众的专科生,学校在招聘时适当放宽限制,给予他们同等的竞争机会;对其待遇较低的问题,有学校也专门予以政策倾斜,提高其收入水平。在这种尝试下,有意愿留下的毕业生得偿所愿,而校方也得到了熟悉学校情况、热爱母校的人继续为学校发挥能量。而今后能否进行更多人事制度改革的尝试,值得期待。

  此外,高校不是“孤岛”,它们也只是社会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我们也期待更多用人单位不拘一格,更多地以能力论高下,而不是用学历分高低,让用人机制更灵活,从而让更多人学以致用、发挥所长。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