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新时代大学出版社发展方向探索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21-03-31 10:27:00

  原标题:新时代大学出版社发展方向探索

  大学出版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进一步为大学出版社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推动大学出版社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力推出更多传承文明、传播知识、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优秀出版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鲜明的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根据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文教出版与高校工作的新部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宣传重要阵地的高校出版如何更好发展,就成为了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大学出版社应改革开放而生,不断转型发展

  大学出版社是由教育部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由大学主办的出版机构。改革开放后,大学出版社纷纷建立,及时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知识需求;从创立之初起,大学出版社就始终肩负着服务高等教育、服务教育改革、服务教学科研的重任。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高校出版社工作会议上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出版社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等文件,指出大学出版社的首要任务是“出版教材和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并对大学出版社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工作方针作了深入探讨。

  2002年,教育部联合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高等学校出版社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任务、服务宗旨、经营管理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有效指导了大学出版社的发展。

  2007至2012年,大学出版社步入了转型的新阶段。2007年,教育部和原新闻出版总署结合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实际,制定并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有组织、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大学出版社的改革工作,到2012年基本完成了大学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任务。

  2015年,教育部和原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强调准确把握大学出版社工作方向、切实加强对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管理。2018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加强内容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出版管理,着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出版体制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

  据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共有114家大学出版社,在全国图书类出版社中占比约19%、从业人员占比约25%,大学出版社的年出版品种占全部图书类出版社年出版品种约30%、重印和重版占比超40%、销售码洋占比近45%。由此可见,大学出版社在中国出版业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新时代大学出版社应立足大学、服务大局、办出特色

  1.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早在2002年发布的《高等学校出版社管理办法》中,就对大学出版社提出了“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的要求。在“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门先后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等重要文件中,对“两个效益”相统一、以社会效益优先的论述一脉相承,并逐步细化完善,构建了全面、量化的考核标准,形成了完善的制度考核体系。大学出版社及其上级部门应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坚持并充分落实“两个效益”相统一、以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将该原则充分贯彻到高校出版工作中。

  2.立足自身,服务大局,彰显主流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充分形成文化自信,必须通过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作支撑;而繁荣的出版行业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大学出版社作为出版行业的重要中坚力量,应基于自身的独特定位,坚守初心使命,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为根本任务,彰显主流价值。

  教材出版是多数大学出版社的核心业务,也是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服务高等教育、统筹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求大学出版社形成充分的政治自觉和大局观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进教材、深入课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新需求。同时,大学出版社应进一步加强主题出版以及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的出版规划,提升服务国家文化建设大局的能力。

  3.融入母体大学战略,发挥母体大学优势

  大学出版社与政府管理的出版社、一般大型出版集团不同,其主要特色源于母体大学的办学定位和文化特色。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机构,汇集了各级教育部门、科研院所、学术机构以及企业的丰富资源。大学出版社要在新时代获得更大发展,应更好地融入母体大学的发展战略,借力母体大学的平台优势,在品牌推广、学术传播、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升自身影响力。

  4.打造大学出版特色品牌

  大学出版社在服务母体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精品化的学术出版与大众出版,形成专业化、创新化的出版特色和独特的品牌。目前,已有多家大学出版社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牌,出版了多种被社会和市场认可的精品读物。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品学术系列“儒藏”“大仓文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浙江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国内外知名学术作品和名人传记等,已产生了较强的特色品牌效应。

  大学出版社应注重创新发展

  1.积极发展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是党和国家宣传国家风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力量的关键途径,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方式,也是出版产业的一个重大创新路径。自200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提出实施“主题出版”工程以来,新闻出版业围绕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已出版了一大批政治导向好、学术价值高、艺术性强的精品力作。积极发展主题出版,可以有效助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也将有效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大学出版社在主题出版这一新时代重要出版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关键是要找准定位,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学术底蕴与专业特色,增加精品出版物数量,同时注意进一步推出大众化、普及化、精品化的主题出版物,策划能发挥母体大学学科优势的主题出版物,突出社会效益,充分担负起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

  2.推进大学出版融合发展,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各个行业,在出版领域,数字出版的规模也逐年稳步扩大。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生活造成了意料之外的冲击,也为经济社会深层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全社会对防控疫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加速了大众阅读习惯和图书出版行业消费场景的嬗变,同时,互联网、数字化技术也在加速推动新兴业态对市场格局的重塑。读者数字化阅读的习惯悄然、快速地形成,出版销售渠道也从传统的线下销售加速线上化,由知名电商平台逐步扩展至短视频平台、移动社交APP等多元渠道,这对出版单位准确把握客群的机制、精准营销的能力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许多大学出版社因时而变,积极推出数字教材资源,吸引师生在线学习;转危为机,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加快提升自身的数字化出版能力,提升数字出版规模;同时积极开拓各种线上营销渠道,整合出版产业资源,构建开放的出版融合生态体系。

  3.实施创新驱动,完善激励机制

  大学出版社已基本完成了转企改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政策解读〉的通知》要求,纳入高校保留企业管理范围。大学出版社应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利用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良机,深入开展公司治理结构变革,努力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出版企业治理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确保“十四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调整薪酬结构,有序提升员工福利,培育与所属大学教育精神相承接的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充分调动出版社员工的工作热情。

  4.加强大学出版“走出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序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沟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满足外国人持续深化地了解中国的需求,成为发展和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大学出版社作为连接高校和文化市场的重要主体,应充分依托自身优势,加快出版“走出去”步伐、大力开展“走出去”实践。加大力度策划外向型图书选题,提升编辑的国际化水平;要加大对精品图书的推荐力度,多语种拓展重点选题,并以高品质的制作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的落地和传播。

  总之,大学出版社作为出版行业的主力军,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特别是要在践行“文化自信”上下功夫,立足于高等教育和母体大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其文化影响力,为建设出版强国的目标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李成保,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头条号

  • 中工网抖音号

  • 中工网快手号

  • 中工网百家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