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全方位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目标

来源:福建日报
2021-03-23 09:51:00

  原标题:全方位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目标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质之一。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是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美好生活,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更高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在新发展阶段,全方位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此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本质意义在于,它强调的是“共同”。尽管少数西方发达国家走上了富裕道路,但无论是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还是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都十分明显。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新阶段,其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意味着走“共同富裕”道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既要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生产力,又要逐渐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看,社会主义是以公平、公正为基本价值的社会制度。这种公平性和公正性体现在社会能给每个社会成员发挥自己的才能提供机会和平台、管理和服务,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当前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积极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实现更加公平的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共同富裕是正确的。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此必须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为此要从政治上全方位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向着共同富裕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民富”才是硬道理。“民富”然后“国富”,这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实践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领导力量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制定国家的现代化战略和在改革开放中推进国家现代化是正确的。

  第三,中国创造了脱贫攻坚的中国奇迹,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中国贡献。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如期脱贫、全面小康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脱贫攻坚的中国奇迹。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今后继续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我们党创造性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实践表明,精准扶贫方略和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是正确的。

  第四,新发展阶段中国反贫困治理的重心转移,从绝对贫困治理到相对贫困治理。

  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中华大地上消除了绝对贫困,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接下来要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我国反贫困治理的重心正在由消除绝对贫困向消除相对贫困转变。与此相应,民生方面的转型升级主要是从“生存性需求”的满足到“发展性需求”的满足,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当然,我们所要解决的脱贫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水平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脱贫。实际上,脱贫致富过程既是改造客观世界、建设物质文明的过程,同时也是改造主观世界、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要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在脱贫后,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持续增收和防止返贫就成为现实问题。为此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统筹发展和健康,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中国”;统筹发展和生态,建设更高水平的“绿色中国”。

  (王爱萍,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头条号

  • 中工网抖音号

  • 中工网快手号

  • 中工网百家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