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油画《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展陈——重现“真理的味道有点甜”佳话

来源:北京日报
2021-08-20 07:36:41

  原标题:油画《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在党史馆一层大厅展陈——(引题)

  重现“真理的味道有点甜”佳话(主题)

  北京日报记者 王广燕

  1920年初的夜晚,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柴房里灯火闪烁,一位身着长衫的青年正站在案前翻译文稿,桌上咬过一口的粽子留下了墨汁的痕迹。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一层展厅,陈列着由艺术家张峻明创作的油画作品《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画作还原了陈望道在柴房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瞬间,重现了“真理的味道有点甜”佳话。昨日,张峻明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作品创作的幕后故事。

  画中模特是陈望道的小老乡

  2018年,为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筹划相关主题创作,面对26个创作题目,张峻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画陈望道。“说来也巧,早在2015年的一次‘一带一路’主题创作中,我在第一站义乌偶遇陈望道故居,了解他的生平后非常受触动,决定就在这里画一幅写生作品。时隔三年,我再一次选择了这一题材。”

  张峻明前往义乌收集创作资料,与此同时中央编译局专家也提供了不少资料。张峻明在创作中遇到最大问题就是模特的选择。“我对第一次的草图形象创作不太满意,尽管草图审稿时专家对人物形象没有过多的意见,但面对手上仅有的一张他青年时期的照片,我还是想精益求精。”2018年的春节假期,张峻明无暇享受天伦之乐,又一次南下义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张峻明相信自然与人文环境会滋养出独特的人物形象气质,因此他在义乌市委市政府的协调帮助下,从当地寻找扮演陈望道的模特。在换了五六个模特以后,来自当地婺剧团的演员小应令张峻明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陈望道形象吗?”他的身材和外形酷似年轻时候的陈望道先生,经过化装后更是“神还原”。“小应很专业,当我把构思说给他:站姿、右手握笔、头望窗外,暗示东方欲晓的动态……他很快进入了状态。当时就有人跟我说,这张画你成功一半了。”

  陈望道母亲形象偶然入画

  为了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在柴房里夜以继日地工作,废寝忘食。一天,陈望道的母亲特意为儿子包了粽子改善伙食,并叮嘱他吃粽子时记得蘸红糖水。等母亲收拾碗碟时发现,陈望道把本该蘸红糖水的粽子蘸到墨汁上,却浑然不觉,成就了一段“真理的味道”的佳话,广为流传。

  在《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画面中,陈望道身边的母亲正在一旁拨亮烛火。其实她的原型是陈望道故居的管理员。“这位管理员进入我的画面很偶然,当时屋子里烛光很暗,我请她拨亮烛火。”张峻明说,就在此时,他忽然发现画面增添了新的意境,母亲的动作饱含对儿子的关爱,同时也寓意薪火相传,于是确定在画中增加陈望道母亲的形象。随后,他又对陈望道母亲形象的衣着、动态等进行了多次调整。

  除了人物形象,画中的诸多细节也体现了画家的用心。“比如桌子前方有陈望道先生的被子、枕巾等,这是因为柴房里条件特别艰苦,他白天写字用的桌子,到晚上就是睡觉的床。墙上挂着蓑笠,是南方比较常用的工具。桌子上摆放着的日文词典,还原了我在陈望道故居见到的词典实物。”

  在创作中感悟信仰的力量

  1920年4月底,陈望道在浙江义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之后这本只有28000多个汉字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点。“当我在陈望道故居里漫步构思时,看着今天这里的陈设,见到越来越多的人受信仰的感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重温入党誓词,仿佛是对一个世纪前那位伏案疾书,追求共产主义的青年人的遥远回应。”张峻明说道。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峻明师从油画大家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钟涵先生,近年来创作了多幅聚焦新中国历史与现实的作品。“这幅作品能够在党史馆展出,我感到很荣幸。一个世纪前,在民族彷徨之际,陈望道先生高高擎起的马克思主义旗帜,同信仰一并汇入真理、民主、科学、进步的潮流中。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份信仰的力量一脉相承。这也激励着我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努力攀登高峰。”

责任编辑:刘涵越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