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两会连线——向世界分享中国减贫方案

来源:中工网
2021-03-10 14:42:31

  中工网记者陈思南

  “既然绝对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历史,为什么还要对我国摆脱绝对贫困的经验进行总结?”“积极开展多种国际减贫交流活动,是否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3月9日晚,一份委员提案,引发了进入两会视频采访间的记者们提问。

  六天前,马国湘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系统总结、全面展示和分享我国减贫经验的提案》,提议向外界全面展示我国的扶贫减贫成果,系统总结并向全世界分享我国的扶贫减贫经验,尽快组织国际减贫交流活动,增加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度等,引起多方关注。9日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马国湘,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谭卫平以及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在线上与记者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视频会议连线画面

  系统总结中国减贫经验正当时

  为什么要对我国摆脱绝对贫困的经验进行总结?马国湘第一个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说:“我国虽然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难任务,但要防止‘返贫’现象的出现和产生新的贫困,对脱贫群众还要‘扶上马,送一程’,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建立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因此有必要对脱贫攻坚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牢牢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谭卫平对此深表认同。

  谭卫平认为中国的扶贫开发经验是数十年来不断发展的、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持续推进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不断探索的伟大成果,有结合各地实际和时代进步的重大创新,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可供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分享。脱贫攻坚战虽然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但系统总结、全面展示中国减贫经验,进一步推动构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当其时。

  谭卫平还给出了系统、全面、有效总结和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的具体方法:既要总结理念,也要总结实践;既要关注方法,也要关注效果;既要注重国内,也要注重国际;既要关注集体,也要关注个体;既要提炼共性,也要体现个性。

  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也非常赞同马国湘委员的建议。他表示,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我国已经进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扶贫工作的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对脱贫攻坚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展示,有利于为缓解相对贫困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中国减贫经验应该走出国门

  针对中国积极开展多种国际减贫交流活动,是否会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马国湘给出了中肯的回答:可能会存在这个问题,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世界需要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付出更大努力。

马国湘委员视频连线现场

  他坚定地说:“可以预见,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更丰富的减贫经验、更科学的模式和更加细微、更能实现有效管理的方式。同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世界将会更加包容和开放,人类科学成果将会进一步超越国界实现共享。这一发展态势为中国减贫经验走出国门、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提供了的可能,各个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国情,因地制宜,吸收借鉴。”

  马国湘同时提议,有必要立项建设中国减贫经验国际分享智慧馆,采取“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方式,完整展现我国史诗般的扶贫开发历程,再现恢弘的历史场景,展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与辉煌成就。他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以“世界眼光、中国特色”为基调,综合考虑地域特点等因素,由总馆和分馆组成,可分别在北京、湖南湘西十八洞以及福建宁德等具有代表意义的地点进行选址。

  积极开展多种国际减贫交流活动

  从上世纪90年代,谭卫平就一直坚守在国际减贫一线,直接参与了国际减贫交流、培训的大量活动,同时也亲自谋划和促进过东亚减贫合作示范项目等等。对马国湘关于“中国减贫经验国际分享智慧馆”的建议,他表示赞成。

  谭卫平说,开展国际减贫交流与合作,是发挥扶贫软实力、服务中国外交大局的重要内容。中国减贫经验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既要有坚强的内容做保障,也要有灵活有效的形式,既要把线下合作做实做好,也要逐步探索创新使用线上展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拉近了中国与国际的距离,也为创新交流形式提供了更多可能,马委员提出的线上展示馆就是利用新技术进行的一项重要创新,我们要综合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线上资源,促进中国减贫经验多渠道、多形式交流分享。”谭卫平进一步强调。

  前不久,刚刚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张琦院长在现场分析了全球减贫情况。他认为全球贫困人口已经由1981年的19.16亿人降至2019年的6.32亿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很大,全球减贫效果可谓突出,但是全球减贫仍然面临着疫情之下全球发展不确定性增加,全球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显著,国际旧秩序持续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生态环境问题制约贫困群体持续脱贫,粮食短缺问题加剧,贫困群体生活负担加重等困难和挑战。

  张琦坦言,开展国际减贫交流活动,有助于提升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同时让世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了解中国减贫实践,增强其他国家实现消除贫困和不平等、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信心。

  访谈结束时,嘉宾们一致表示,中国减贫理念、中国减贫智慧、中国减贫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人类贫困问题的思考、对贫困治理的设计,系统总结、全面展示和进行国际交流,能够更好地助力世界减贫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头条号

  • 中工网抖音号

  • 中工网快手号

  • 中工网百家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