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应华亮:“我们要做杠杆,撬动家乡发展”

来源:中工网
2021-03-18 11:21:48

  别人都是外出创业,他却回乡跨界再创业。在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大桥村,说起应华亮,村民们无不称赞有加。

  阳春三月,正是踏青好时节。凭江而建、背靠大山的“石苍山·隐”民宿,是应华亮给乡村带来的新业态。城里人循着朝霞薄雾来这里休闲放松,为村子集聚了人气。

  在这个村里的地标式建筑前,记者见到了应华亮,他是民宿的主人,也是稽东镇青年创业联盟的负责人。距离清明假期还有好些天,民宿就被上海的客人预订一空。“我们打算增加一些体验项目,推出两日一夜游路线。”应华亮一脸笑意地指着窗外的白色大棚:“这里年前播下一批高端菌种,到3月底就可以开展采摘游了。”

应华亮在修剪桃枝。

  创业强村,激活500亩荒土地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应华亮深有体会。

  十几年前,应华亮从越秀外国语学院毕业,在柯桥开了一家外贸公司,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日子虽然过得不错,可他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

  彼时的大桥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年轻人大多外出发展。2017年底,村干部把应华亮“请”了回去,希望他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回到家的应华亮热情高涨,说干就干。2018年初,他联合几位乡贤,合伙创立绍兴七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一创办,他就向村民们郑重承诺:凡是大桥村的村民,都能在公司入股。公司10%的原始干股分给村集体,土地流转费用的20%也将作为服务管理费交由村集体支配。今后公司盈利,10%的利润归村集体;若经营不善,亏损算公司的,村民的股金不受影响。

  公司成立了,产业在哪里?“村里山地多,抛荒多,缺少产业支撑。”应华亮瞄准痛点,从村民手里流转了500亩废弃的山林和田地,进行重新开发和利用。没过多久,曾经废弃的荒地上种上了水稻、油菜、水蜜桃、香榧、茶叶等,公司正常运转起来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

  荒土地变“黄金地”,300多户村民早早地尝上了“甜头”。“我现在打理这些水稻,每个月能领到5000多元呢。”70多岁的村民高永昌乐得眉开眼笑。现在,他们不仅能拿到村集体的分红,还可以跟着应华亮做事,享受青山绿水带来的生态红利。去年的账单显示,应华亮支付给村民工资130万元,租金35万元。

  虽是跨界创业,但应华亮一点儿也不含糊。“怎样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村子真正富起来”成了应华亮心中的大事。他请来专家为村子“把脉”,进行了历时半年的研讨设计,又前往西安、成都等地考察,把先进的经验做法“搬”回来……一个集民宿、餐饮、休闲娱乐、农业体验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逐渐成型。

  “现在我们正和省农科院专家合作开发菌菇种植基地,发展菌菇采摘体验和研学游项目。”应华亮告诉记者,接下来还有个80亩的美丽田园项目,将“花稻粮”共生和农事体验活动结合起来,“到时候分包给农户经营,带动村民一起参与新业态建设。”

  生态富村,吸引更多人才回归

  搞农业投资大、周期长、回报低,但反哺家乡不能只算经济账。

  “把生态转化为财富!”这是应华亮和他的团队明确的一条发展路径。

  “尽量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这是应华亮经常嘱咐员工的话。“绿水青山,是要留给下一代的。”应华亮并不急于把利润最大化。他说,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这片土地是有敬畏之心的。

  如今的大桥村,在镇里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优等生”了,这是应华亮自豪和欣慰的事。

  回乡之初,为了整治村容村貌,应华亮主动掏钱给村里搞了3个月的环境卫生。“原先是雇保洁员,但效果不佳。专业的事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于是,他建议村里,将路面清淤等环境卫生项目全部打包对外招投标。这样一来,既省事又节约成本,打扫效率也大大提高。一年后,大桥村一跃成为“3A景区村”,手拿相机的背包客日益增多。

  村子美了,人才能留下来。作为村里的第一批返乡创业者,在应华亮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创客”涌入这片希望的田野干事创业。

  黄鲁鑫是稽东青年,大学毕业后的十多年一直在外创业,看到朋友应华亮返乡创业风生水起,有些坐不住了。“他鼓励我回来试试,一起把家乡的经济带动起来。”2019年11月,黄鲁鑫从湖州长兴回乡,在隔壁村子流转了300亩土地,种起果园,发展采摘旅游。凭借着深山的原味野趣,眼下生意愈发红火。

  “山娃子香榧”“玉龙茶叶”“三心生态农业”“舜姬果园”……向民宿的墙上望去,稽东镇青年创业者联盟15家成员名单和特色产品映入眼帘。去年,应华亮牵头成立稽东镇青年创业者联盟,希望为家乡增添更多活力,把乡村旅游串成线,让游客的汽车后备箱装满特产带回家。

  文化兴村,让乡野飘荡书香

  “现在,他们能够安静地坐下来看书写作业,以往都是闹哄哄地满村跑。”去年9月,应华亮帮助家乡运营起了第一家书屋“榧香书舍”,村里的孩子在课余时间有了去处。

  “当课堂上的朗读声结束后,乡村孩子的阅读通道也随之关闭了吗?”应华亮不愿看到这样的景象。他为稽东镇中心小学捐赠奖学金,鼓励学校营造阅读氛围,还尽自己所能拓宽孩子们在课堂之外的阅读空间。

  在“榧香书舍”,挂着一则积分兑换制度,孩子们拿着刚写好的读后感围住了应华亮。“一篇读后感可获1至3积分,积够5分换一支笔或者笔记本,10分换一本书……”应华亮说,他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应华亮还在书舍建起英语角,把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外教老师们请到书舍,定期与孩子们互动。“孩子们兴致很浓,到了饭点都不愿意走。”最近,应华亮又跟绍兴文理学院的老师对接,计划着把美术、音乐等专业老师的资源引过来。

  “我们‘青创联盟’正在打造三点半课堂,给孩子们提供课余的学习新空间。”接下来,应华亮打算和几位返乡创业青年一起,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让村里的留守儿童们在这个新添的“家”中感受到更多温暖。

  返乡,源于浓浓的乡愁。应华亮要把根扎在家乡,也希望和更多人一起努力,让家乡变得更美丽。“我们要做的是成为杠杆,撬动更多力量,吸引更多的人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应华亮希望,像他这样的“归雁”能够再多一些。(据《浙江工人日报》报道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 王佳 许雅文)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头条号

  • 中工网抖音号

  • 中工网快手号

  • 中工网百家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