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泥塑大师双起翔:指尖纵横百味生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民间泥塑大师双起翔:指尖纵横百味生

来源:中工网
2021-03-11 09:43

  今年90岁高龄的民间泥塑大师双起翔,师从“泥人圣手”李荣山,亦得到师爷白凤鸣及一代宗师花脸桂子指点,在北京民间艺人中以制作脸谱、兔儿爷等泥彩塑艺术品著称于世,被业内称为“泥人儿双”“脸谱双”。作为一位70多年来致力于将脚下的泥土变为灵动的艺术品的民间艺人,其晚年采众家之长,艺术日臻成熟,被评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个称号是对他工艺技巧的肯定,更是对他执着传承创新民间手工艺的褒奖与赞许。

  痴迷泥彩塑的“匠二代”

  1931年,双起翔生于北京崇文门外下头条胡同。彼时,北京城时常举办各类庙会,庙会的耍货摊位是双起翔孩童时代最爱去的地方。当时没有什么洋玩具,让孩子们眼馋不已的都是泥彩塑、风筝、玩具花灯、鬃人等老北京耍货。不过比起其他小孩的喜爱,双起翔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舅父是京城泥彩塑名家“耍货白”的高徒李荣山。他想学这门手艺,可看着舅舅在这个行业辛苦一辈子也没赚几个钱,母亲不愿让儿子干这一行。双起翔却下定了决心,不让学就自己琢磨。一次,在护城河边抠泥,他不小心扎进了河里,幸亏路过的一位老先生出手相救。虽然历险,但双起翔对泥彩塑却越来越痴迷了。母亲看他这么坚决,实在没办法,也就同意了。

  13岁时,双起翔终于拜到舅父李荣山门下,系统学习泥彩塑技艺。从和泥、上颜色开始,他思维独特、想象力丰富,总能在原有塑型的基础上出新出彩。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每次画完,就一定要反复琢磨它们的不足之处,到下一次画的时候,我就会注意这些问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诚哉斯言。

  双起翔从小就痴迷京剧,尤好脸谱题材的泥彩塑制作。那时因为家境窘迫,没钱去戏院看戏,戏班子演出的时候,就在外面等候着,等压轴戏演完了,观众慢慢散去,进场也不用检票了,他再溜进去听最后一出戏。出师之后,他更是经常看戏,有机会便请戏剧界名家指点,由此探得京剧净角的脸谱妙处。他的作品也一直在老北京东安市场“德顺祥”泥彩塑专卖店铺里销售,很受老百姓欢迎。

  传承的既是感情更是责任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北京市政府把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泥彩塑手艺人组织起来,在西四北大街大糖房胡同1号成立了北京彩塑工厂。双起翔进了工厂,为国家做起了脸谱。他感到如鱼得水,他吸取京剧各流派代表人物的长处,并对其加以改造,使之适应彩塑脸谱,成为厂里的中坚力量。当时每到月末,他们的作品要交给出口公司检验,主要查看产品里有无瑕疵。为了提高技艺,双起翔每个月都做满100打,他说:“希望别人能从里面挑点毛病出来,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啊。”最终,双起翔做的脸谱由于数量足质量高,被出口公司列为唯一的免检产品。

  多年的艺术积累,让他摸索了一套彩塑工艺的经验,作品多次得奖。他对造型、纹饰、色彩都有重大的创造。在彩塑脸谱艺术实践中,他发现,舞台艺术要求远效果,因此脸谱一般色彩对比强烈、纹饰夸张;而彩塑脸谱欣赏距离可控,因此更在意构图的精巧耐看。为此,他大胆借鉴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艺术特点,推陈出新。如袁世海演的张飞、裘盛戎勾的徐茂公、侯玉山勾的钟馗……双起翔在取其神韵的同时,大胆地将脸谱色彩进行艺术加工,他笔下的脸谱个个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其作品在业内有了“活张飞”“活判官”之誉。他还独辟蹊径地将北京的泥土分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根据泥土的“五色五性”分别处理,其作品纹饰细腻,造型流畅,尤其是他将泥人制作中的点眼方法与脸谱绘画巧妙结合,使观者总感到其作品能够感受到脸谱的生动感。

  让“兔儿爷”再生第一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双起翔创作的高峰期。他创新性地解决了“大脸谱”的创作难题。

  当时,北京传统脸谱一般不超过10厘米,都是装在锦匣里供人观赏。双起翔创作的大脸谱,却净高40-60厘米,再加上髯口,就更大了。制作这种大脸谱,双起翔是全国第一人。大脸谱完全用泥土已不可能。他经过多年的摸索试验,终于发明了一种类似胶质的材料,取名为“白泥”,性能安全可靠,便于加工,而且轻便、坚固,易于运输保存。白泥由纸浆、大白和胶构成,用它制作的大脸谱,可以20年不走形。

  双起翔对京城泥彩塑行业作出的另一大贡献是将已经失传多年的中秋节吉祥物“兔儿爷”重新恢复出来。“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节的节令玩具,产生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曾经是旧日北京中秋节的标志。在《四世同堂》里,老舍先生描写过老北京的“兔儿爷”:“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上世纪80年代,“兔儿爷”竟然不知不觉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了。双起翔凭借少时记忆,与其子双彦反复调整工艺,终于复原出了“兔儿爷”,并在原有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艺术创作。而今,中国美术馆就收藏有双起翔一件1米高的大兔儿爷。双起翔在京城也被称为让“兔儿爷”再生第一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双起翔应邀赴新加坡等地访问并举办展览,他的作品40余件被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艺术家收藏,300多件作品被美国、英国博物馆收藏。2003年,其作品《精制大脸谱》获“首届北京工艺美术展”金奖。

  其子双彦继承了双起翔的全部手艺,他7岁开始随父亲学艺,从事北京泥彩塑至今已有50余年,技艺娴熟精湛,在专业项目展览评比中多次获得金奖。如今,双彦已成为北京泥彩塑第四代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彩塑“兔儿爷”代表性传承人,北京民间工艺大师。双彦作品的特点是完全保留了北京民间传统特色技艺及艺术风格。原汁原味的展现了老北京的乡土气息色彩。

  评论界认为“泥人儿双”的作品有两个特点最为突出,一是博取众家之长,继承了老北京民间玩具的优良传统,保持着浓厚的北京风味。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的作品造型稳重大方,纹饰、色彩笔锋流畅,繁中求简,组色协调,不断推陈出新,闯出了一条符合现代人审美兴趣的新路子。双起翔的北京传统民间彩塑,可谓是北京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据《劳动午报》报道 劳动午报记者 白莹)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