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学温州再出发 民营经济求突破 - 企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再学温州再出发 民营经济求突破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21-03-17 10:41

  原标题:再学温州再出发 民营经济求突破(主题) 

  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形势、新挑战对七台河市民营企业、企业家和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七台河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作出聚焦关键问题,“再学温州再出发,再掀民营经济发展新热潮”实现重点突破的决定,鼓励支持全市民营企业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化危为机、走出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鑫德管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秦存广摄

  延续传统基因 打通发展难点堵点

  七台河拥有民营经济的传统基因,1993年,七台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北方温州”的重要决策,吹响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冲锋号”;1998年,全市再掀新一轮发展非国有经济热潮。28年来,七台河市委市政府17次组团南下温州,有力推动了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思想大解放,催生了一批龙头骨干民营企业,成长了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锻炼了一批优秀干部,奠定了七台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此次“再学温州再出发”着眼制约七台河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学习以温州为代表的先进地区理念思路、做法经验,在优化金融、人才、政策、政务、创业5项服务上求突破;着眼七台河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学习以温州为代表的创业精神,抢抓机遇,打通堵点,优化服务,厚植根基,点燃全民再创业激情,再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新热潮。

  弘扬创业精神 培养优秀企业家

  举办七台河市民营经济历史回顾展,展示七台河近30年民营经济翻天覆地的发展历程。

  专题宣传报道优秀企业、企业家创业故事,举办全市创业报告会、“凤还巢”域外企业家回访交流等活动。

  激发个体创业热情。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创业分享会、创业培训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以创业为荣,千军万马齐创业的社会氛围。

  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开展非公经济人士表彰活动,研究设立“民营企业家日”,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

  优化企业家大讲堂内容、形式。深入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优秀企业家、企业高级管理者、企业专业人才实施重点培养、挂职培养。深入实施“青蓝接力”培养计划,培养七台河民营企业家后备军。

  创新金融服务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制定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将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清理对民营企业贷款设置的不合理附加条件。

  制定国有担保机构担保代偿制度,培育引进民间担保机构,制定有效监管和支持奖励政策,撬动民间资本。

  出台积极培育创投产业的办法。对在七台河市注册的年地方综合贡献度超过20万元的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及管理机构,按其形成地方综合贡献度的比例给予相应奖励。

  建立“信易贷”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合格担保人和联合授信制度。

  加大人才服务 培养引进优秀人才

  建立企业各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制定企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奖励政策,鼓励企业根据发展需求,大胆引进、培养优秀管理者、科研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对于引进具备突破重大技术问题能力的创新创业团队,能够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经市人才工作专家评审委员会认定,最高可给予30万元人才经费资助。

  加大企业人才住房保障力度。搭建人才供需服务平台。建立与七台河市产业相关的高校、职业技师学院稳定的合作关系,支持开展订单式培训。支持企业参与校园招聘会,每年每次每家企业给予一定补贴。

  强化政策服务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搭建跨部门的民营企业政策信息平台,及时汇集各类惠企政策和政府服务信息,实现政策“一站式”服务。建立针对政策负责解读和指导的专门服务队伍,切实解决惠企政策“有什么、怎么办、谁来办”的问题,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在线平台建设,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政务信息联通联办、共享共建,推动更多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

  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和清廉民企建设“引导清单”,使政商交往边界更加清晰。定期开展企业家恳谈会、企业走访,实行不定期企业家约谈约见,召开半年经济形势通报会,促进政企沟通常态化、制度化。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政府经济顾问,制定涉企政策征询企业家制度。开展“百名干部帮百企”活动,实现“一对一”“面对面”了解企业问题,实时解决企业困难。

  扶持中小微企 营造良好创业空间

  支持个体工商户创业发展。实现经营场所“零门槛”,实现证照办理“零预约”,推动“小店经济”“草根经济”蓬勃发展。打造一批创业园、创业街、创业大厦。尝试有限度自由经营,探索建立无审批、无成本、低风险创业孵化园,实现零成本创业。支持毕业生创办简便灵活易转型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小规模经济实体。

  支持专利创业。全市每年实施5个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对实施完成的项目给予5~10万元奖励。设立大学生创业空间,鼓励高校学生利用专利技术或科研成果在校创业。

  建立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法律咨询、创业辅导、产业导向、财务服务等集成服务,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动态提供产业方向及项目可行性分析公共资源,推进创业方向引领。

  实施初创企业“幼苗成长计划”。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创业的贷款扶持力度。

  扩大地方产品域内外知名度。建立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的政策,支持企业举办专业类展会,鼓励社会力量办展,对于积极参与域内外展会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黑龙江日报记者 文天心 潘宏宇)

责任编辑:陈思南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