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双减”后开学第一周,不少家长们清晰感受到“新学期新气象”

“双减”并非一减了之,也要做好特殊加法

来源:文汇报
2021-09-08 08:19:41

  原标题:“双减”后开学第一周,不少家长们清晰感受到“新学期新气象”(引题)

  “双减”并非一减了之,也要做好特殊加法(主题)

  文汇报记者 姜澎 张鹏

  “双减”后的开学第一周,家长们从身边的诸多变化中,清晰感受到“新学期新气象”:课后延时服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学校作业管理明显加强、学科类培训机构周末禁止授课……当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各地“双减”工作落实进度的每半月一次的通报也在进行之中。

  这一切都意味着,“双减”工作将形成长效机制。

  课后延时服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放学后,学校为学生们开拓兴趣爱好、加强文体类锻炼提供了软、硬件支持。 均文汇报记者 袁婧摄制图:李洁

  “一周下来,感觉轻松不少。”有家长直言,孩子的课外补习一直上演着“剧场效应”,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别人都跟着站起来。其实,大家都知道应该坐下来,但谁也不想第一个坐下。而此次的“双减”,看来是让“大家不得不都坐下”。

  当然,也有家长心存疑虑: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基础都不一样,“双减”实施后,课后跟不上或者课上“吃不饱”的孩子怎么办?

  “‘双减’减的是校外培训、超前学习的学业负担和精神负担,但是并非一‘减’了之。”不少教育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前期的调研还是从政策本身的落实来看,“双减”在要求“减”的同时,也将聚焦做好一道特殊的“加法题”——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时,要“加”的是对学生多元发展和持续发展需求的满足,以及对生命质量的提升。

  做好单位时间效率的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部分家长还在对“双减”政策保持观望时,一些长期从事教育学研究的专家却对“双减”的前景充满期待。

  “‘双减’出台,恰逢其时。”上海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比较研究中心负责人宁波已连续几年参加经合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说到PISA测试,很多人都不陌生。2009和2012年,上海学生曾两次参加PISA测试,连续获得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但PISA测试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深思的新发现。结合大数据分析,宁波说:“若以学生的单位时间收获来评估,中国学生的学习效率其实并不高,学习效果也有不理想的地方。简言之,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没有与他们的投入实现同比例提升。”

  他进一步解释称,以单位时间的学业成绩“产出”来看,中国学生的单位时间产出比较低。对比中国和芬兰等教育发达国家15岁学生在学业上的时间投入与成绩表现,中国学生的时间投入远超其他国家,但分数并没有实现同比例增加。

  那么,中国学生为何多花费了那么多的学业时间呢?调查显示,孩子们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了校外培训上。

  宁波的这些发现,也得到了来自同行的进一步佐证。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蔡丹教授曾做过一次抽样调查,发现小学生课外补习的比例几乎达到100%;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青年学者张薇的调查结果是:单以在线教育为例,K12(即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在线教育市场的市场渗透率从2013年的6.8%上升到了2020年的85%,换言之,有85%的K12学生参加在线校外培训。

  更有多个测评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平较低,成绩好的学生更有可能学习兴趣较低。

  有教育界人士道出其中原因:教育的目标应是学生的全面成长,但培训机构追求的却是单一的分数提高,“时间过长、目标过度单一的学习,带来的是学习兴趣的衰退,甚至使学习成为具有‘伤害性’的任务。”有心理学家调研表明,学生时代的过重学业负担带来的是成年后的不可持续的职业发展。

  也正因此,“双减”被不少教育界人士看好:这次要减的是原本就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减少原本就不必要投入的时间,增加的却可能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生命质量。

  “做好单位时间学习效率的加法,有助于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宁波说。

  课后延时服务,“增值”才是要义所在

  当然,“双减”在落地过程中,也有很多“悬念”待解。

  比如,虽然校外培训近期明显降温、孩子超前学习的负担减少了,但不少家长对于教育的需求仍然存在。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分析中肯:“只有学校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家长才能不给孩子报班培训。”

  “说白了,‘双减’也是倒逼学校、学生和社会回归理性,回到遵循教育规律育人这条轨道上来。”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认为,“双减”对学校的作业统筹、教学质量以及因材施教等方面提出了全新要求。仅以初中学校为例,学校必须出于“增效减负”的考虑,为学生提供自修辅导服务,也要同时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养等教育“增值”活动,让需要补短板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都能在校内“增值”,而这也正成为课后延时服务的应有之义。

  同样,“双减”也给教师带来全新的挑战。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如何批改作业等等,在校外培训做“减法”后,家长们显然对教师教学质量有了更高期待。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认为,“双减”将对中小学的课程实施提出更高要求,首先是课程必须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改变过去通过“死磨硬拼”的课程实施来提高分数的方式。

  做好公共教育供给质量的“加法”,对老师来说,不仅工作量加大了,责任心也将跟着一起做“加法”。

  给孩子综合素质做加法,学校还要主动向前一步

  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期待,早已不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积累。如何结合“双减”,在提升孩子综合素质方面做好“加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对此,不少教育学专家和家长也都抱有期待。

  上海市特级校长、江宁学校校长吴庆林说,对应家长的教育需求,“双减”之下,学校要做的加法不应局限于课后辅导,更应该主动向前一步,提供运动、艺术、劳技等多样化课后服务,让学生在校内就能获得知识、技能,实现多元发展。

  事实上,包含体育、艺术、手工劳动等兴趣小组,这些旨在拓展个人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和课余活动,都曾充实过80后、90后家长们在学生时代的生活。如今,他们其实也期待,自己孩子的校园生活也能因“双减”而更加多彩。

  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董圣足建议,在大力推行中小学校内课后托管和服务的同时,也可视情况综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现有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发展,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科技、劳动和体育等课后培训活动,以补充全日制中小学校的短板和不足。同时,可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剥离学科类培训业务,探索实行职业技能培训乃至学历性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刘涵越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